發(fā)布日期:2017-03-30
肱骨外上髁炎,又稱「網球肘」,是一種常見的肌肉骨骼疾病。發(fā)病率約為 0.7%~2.7%,在勞動人群中更是高達 13.5%。目前認為其發(fā)病與重復的職業(yè)活動以及長期的電腦使用有關。盡管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種自限性病變,大多數(shù)病人可在 1 到 2 年內自行恢復,但是癥狀較重的病人可能需要得到及時的治療。 目前網球肘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口服或外用非甾體類抗炎藥、注射療法、物理和康復醫(yī)學干預、外科手術。其中體外沖擊波療法大約在 20 多年前被應用于肱骨外上髁炎,其可能的作用機制包括促進組織愈合,以及通過對神經纖維的超強刺激而達到鎮(zhèn)痛效果。然而,針對其療效的系統(tǒng)評價或薈萃分析所得結果并不一致。 為探究放散狀體外沖擊波療法(rESWT)在治療肱骨外上髁炎中的效果,伊斯坦布爾大學物理醫(yī)學與康復部門的 Capan 教授等設計了相關研究,并將研究結果發(fā)表在 Am J Phys Med Rehabil 2016 年 7 月的期刊上。 本研究為雙盲隨機對照試驗。研究者共納入 56 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,并將其隨機分為兩組,28 例為 rESWT 試驗組,28 例為安慰治療組。被研究對象及結果評定者均不知曉分組情況。 研究評估指標包括視覺模擬評分量表(VAS)結果、Roles and Maudsley(RM)評分、網球肘患者自評表(PRTEE)以及握力。三次評估時間分別在干預前、干預一個月及三個月后。 結果顯示,試驗組和對照組各項指標均較干預前明顯改善,但兩組間各項指標均無統(tǒng)計學差異,放散狀沖擊波治療在減輕疼痛、改善功能和握力方面并不優(yōu)于安慰治療。但也有部分研究顯示體外沖擊波能顯著改善網球肘患者的癥狀,這可能與所選治療參數(shù)、治療時間、評估指標的不同有關。因此還需要大樣本的隨機雙盲試驗來進一步研究。
來源:丁香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