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日期:2018-12-27
12月12日,美國哈佛大學科研人員在Nature上發(fā)表了題為“Structural basis of coreceptor recognition by HIV-1 envelope spike”的文章,發(fā)現(xiàn)HIV-1包膜糖蛋白(envelope glycoprotein, Env)識別輔助受體的結構基礎,可能為HIV疫苗設計提供潛在的新靶標。
Env由三個相同的蘑菇形狀的結構組成,每個結構含有一個莖狀的亞基gp41和一個被稱作gp120的帽狀區(qū)域。Env與主要受體CD4和輔助受體(如趨化因子受體CCR5)相互作用,融合病毒和靶細胞膜。以往的研究提出gp120與輔助受體的相互作用是觸發(fā)釋放gp41融合潛能的最關鍵因素。在本研究中,科研人員利用分辨率為3.9Å的冷凍電鏡(Cryo-EM),觀察到在可溶性CD4和未修飾的人CCR5復合物中全長gp120的結構。gp120的V3環(huán)插入由七個CCR5跨膜螺旋形成的趨化因子結合口袋中,CCR5的N端與CD4誘導的gp120橋片層接觸。CCR5對可向gp41擴散的gp120沒有明顯的變構作用,卻實際上使得Env三聚體接近靶細胞膜。gp120的N末端在融合或CD4結合Env之前已被gp41“抓住”,在CCR5結合的構象中反轉,并且可能不可逆地破壞gp41的穩(wěn)定以啟動融合。輔助受體可能通過穩(wěn)定和錨定CD4誘導的Env在細胞膜附近的構象而發(fā)揮作用。本研究促進了對HIV-1進入宿主細胞過程的了解,為HIV藥物開發(fā)提供了另一種潛在途徑。(摘譯自Nature, Published: 12 December 2018)
來源:科技部